射艺箭飞映日晖
古琴弦动和月韵
寒来暑往,江蓠汉服社的特色活动也缓缓落下了帷幕。一学期有哪些内容呢?江蓠汉服社的射艺阁和古琴阁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,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~
箭舞射艺映日晖
弓鸣阁中展英姿
何处少年郎意气风发?
敢挽桑弓展英姿
射艺是一项古老而又有趣的活动。它穿越千年的时光,向我们走来。站在射场上,手握长弓,屏息凝神,一箭射出。专注于目标,正是射艺独特的魅力所在。
射艺溯源
“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”。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是儒家要求儒生们必须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艺。古时的男子必须学习射箭,学习射礼,学习驾驭马车,普遍拥有健康的勇武精神。
在冷兵器时代,学习射箭,不仅有助于国防观念的塑造,还有助于开放、勇敢、大气的气质与性格的形成。今天,射箭等民族体育活动式微。复兴射礼射艺等礼仪与人文体育活动,有助于老员工气质与性格的重塑,培养勇武的气质和进取的精神。
技艺实践
基本功训练
站姿、握弓、搭箭、开弓、撒放等标准化动作分解教学。
安全规范
贯彻“三不准”原则(箭不指人、弦不空放、非射道不持箭),强化纪律意识。
礼仪修习
融入“正规揖礼”“拱手礼”等传统仪式。
成长蜕变
初体验挑战
多数成员首次接触传统弓(15-20磅拉力),面临臂力不稳、瞄准偏差等问题。
进阶成就感
通过两次课程的系统训练,成员从“脱靶”到命中靶,体悟“矫正-专注-命中”的良性循环,印证“射以观德”的修身价值。《射义》说:“射之为言者绎也,或曰舍也。 绎者,各绎己之志也。” 射箭的过程,就是反复内省、存养、进取的过程。
展望未来
技能深化
计划增设“武射”高阶课程,以《礼记》《武经射学正宗》等传统射艺相关书籍为指导,研习传统技法。
文化拓展
尝试复兴射礼。计划在未来两年内,以天汉民族文化网和百度汉服贴吧联合设计的《汉民族传统礼仪“射礼”操作方案》为指导,举行一次较为完整、复原的射礼。
精神传承
两次课程虽短,却已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弓弦。当离弦之箭破空而鸣,命中出现铿响,千年的礼乐重生在年轻的脉搏中。愿社团同袍同挽雕弓,以矢志承艺,以笃行传灯!
勾抹挑剔方寸里
岐黄悠悠天地间
何处琴音袅袅?
人道是
江蓠之韵
金秋送爽,天高云淡,江蓠汉服社的成员们来到广东中医药博物馆,参与了古琴与中医药文化展活动。袅袅琴音与欢声笑语,传统文化与岐黄大道,交织出那个流光溢彩的下午。
初见古琴
孤桐秘虚鸣,朴素传幽真
仿佛弦指外,遂见初古人
——王昌龄《琴》
古琴的音色沉静古朴,音量较小,音区低沉,明净而浑厚,含蓄而深远,散音松活清旷。在古代,古琴被视为高雅之乐,多为文人雅士所喜爱,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。通过古琴,我们得以体会古人的高雅情操。
技艺讲解
技
艺
讲
解
阁主详细地为学员们讲解减字谱,同时传授识谱的方法,并演奏了一首气势雄浑的《沧海一声笑》,古琴的浑厚古朴勾人心弦,学员们跃跃欲试。
实战环节
学员们开始展示自己的音乐天赋
大家相互交流经验,教学相长
在一次次的进步中
对古琴的喜爱愈发强烈
更能领会古人抚琴而作的心境
茶香袅袅绕心间
诗意悠悠入梦来
丝管列
玉壶陈
含声未奏待嘉宾
阳光穿透云层,暖风和煦,江蓠汉服社与岭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宁兰清老师相约,众人共赴广府园,亲睹茶文化的风采,感受茶文化的魅力。
序:知茶
“仙山灵草湿行云,洗遍香肌粉未匀”
通过老师的讲解,我们了解到不同茶叶得名的由来以及茶具的选用对茶水口感的影响。
例如,绿茶和白茶适合使用玻璃杯或盖碗,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的舒展过程;乌龙茶和黑茶则适合使用紫砂壶或盖碗,以保持茶汤的浓度和色泽。
仙山灵草湿行云
洗遍香肌粉未匀
江蓠
其贰:沏茶
“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”
立冬悄至,寒意渐浓
素手弄茶,炉暖香融
怡然之态,韵满幽盅
“喜共紫瓯吟且酌,羡君潇洒有余情”
其叁:品茶
浅啜香茗
芬芳之气似薄雾轻纱
萦绕鼻尖
初闻如春日繁花幽绽,清新淡雅
再嗅若秋林冷露,静谧深幽
未饮心已醉
品茗之余,怎少得了弦乐?
琴音幽婉,似泉流古涧
香茗在盏,似烟缕轻缠
品啜之际,茶韵琴音相契
身心入静,尘世皆远
琴韵余音
茶韵幽长,琴音袅袅,此般雅韵
皆入时光笺稿,岁月流芳
在琴音中我们忘乎所以
在茶香中我们沉醉迷离
在这个秋日我们留下了欢声笑语
久久回荡在脑海里
时光步履匆忙,眨眼间又过了一个春夏,江蓠汉服社的活动依旧多姿多彩,还增加了许多新面孔。愿我们的未来仍是繁花似锦!
文案编辑|杨晓春
执行编辑|黄诗钰 朱明桧
审核编辑|许少琼 魏欣欣 严小倪
指导老师|王一帆
审定|刘鹏